在水处理行业,膜元件的性能参数直接决定系统运行效率与处理效果,其中标准产水量是选型阶段的关键指标。日本东丽TM720D-400反渗透(RO)膜元件,凭借稳定的脱盐率与适配多场景的特性,广泛应用于苦咸水淡化、微污染地表水脱盐等领域。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日本东丽TM720D-400标准产水量相关内容。
东丽TM720D-400膜元件的标准产水量需结合特定测试条件定义,并非单一固定数值。
两大核心数据:
① 基础性能参数中的11,000 gpd(约41.6 m³/d);
② 标准测试条件下的8,900 gpd(约33.6 m³/d)。
这两组数据的差异源于测试环境的不同,需结合具体条件理解,避免选型时混淆。
基础性能参数中的11,000 gpd(41.6 m³/d)
该数据对应的是膜元件在理想工况下的理论产水能力,其测试背景基于东丽对膜元件核心材质与结构的性能标定。TM720D-400膜元件的有效膜面积为400 ft²(约37 m²),膜厚度34 mil,在优化的水质与操作参数下,通过较大的膜面积实现了较高的理论产水效率。不过需注意,这一数据更偏向于膜元件的“能力上限”参考,实际应用中需结合进水水质、系统压力等条件调整,不能直接作为系统设计的唯一依据。
标准测试条件下的8,900 gpd(33.6 m³/d)
这是更贴近实际应用的“标准产水量”指标,因为其测试条件严格模拟了常规水处理场景。该数据的测试环境需满足六大核心条件:操作压力为225 psi(约1.55 MPa),这是苦咸水淡化的常规压力范围;进水温度控制在77°F(约25°C),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膜的透水效率,比如温度每降低1°C,产水量约下降2%-3%;进水含盐量为2000 mg/L(以NaCl计),对应中等硬度的苦咸水水质;pH值稳定在7,处于中性环境,避免酸碱对膜材质的侵蚀;测试时的回收率设定为15%,符合反渗透系统的常规回收率区间;在此条件下,膜元件的脱盐率为99.65%,保证产水水质达标的同时,也标定了产水量的基准值。
为何要明确区分两组产水量数据?这与TM720D-400的应用场景密切相关。该膜元件的设计用途包括处理TDS(总溶解固体)在10000ppm以下的苦咸水、微污染地表水脱盐以及冷却循环排污水回用。不同场景的进水条件差异极大,比如苦咸水的含盐量可能从1000ppm到10000ppm波动,冷却循环排污水的COD(化学需氧量)与浊度也高于普通地表水。若仅参考单一产水量数据,可能导致系统设计偏差——比如按11,000 gpd的理论值设计,实际处理高含盐量水质时,产水量可能降至8,000 gpd以下,无法满足用水需求;反之,若按8,900 gpd的标准值设计低污染水质处理系统,又可能造成膜元件性能浪费。

日本东丽TM720D-400的“标准产水量”需以8,900 gpd(33.6 m³/d)为核心参考,该数据基于225 psi压力、25°C温度、2000 mg/L含盐量等常规测试条件,更贴合实际应用场景。而11,000 gpd(41.6 m³/d)则是理想工况下的理论产水能力,可作为性能上限参考。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日本东丽TM720D-400标准产水量相关的资讯,免费领取东丽TM720D-400纯水RO膜技术参数资料,欢迎随时在本网站留言或来电咨询相关资讯!感谢您认真阅读!
本文由水天蓝环保(http://www.stllvmo.com/)原创首发,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或注明文章出处!
可能您还想了解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