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丽反渗透膜多采用芳香聚酰胺复合膜材,其脱盐层酰胺键对氧化剂敏感。微量余氯与水中 Cu²⁺、Fe²⁺等结合,200-1000 小时内就会引发催化氧化,导致分子链断裂。且碱性水质会让氧化速率比中性快 3 倍以上,这不仅破坏膜结构,还会引发后续一系列性能问题,对系统运行影响极大。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反渗透膜氧化会造成什么现象相关内容。
反渗透膜氧化会造成的现象
一、氧化直击膜材核心
东丽反渗透膜(如TML20D-370等主流型号)均采用芳香聚酰胺复合膜材,其脱盐层的酰胺键对氧化剂极为敏感。当氧化性物质侵入时,首当其冲发生化学结构破坏:微量余氯与进水中的Cu²⁺、Fe²⁺等重金属离子结合,会在膜表面引发催化氧化反应,200-1000小时内即可导致分子链断裂。
这种破坏在微观上表现为膜孔径异常扩张,氧化后的东丽膜孔径可增大10%-30%,原本致密的脱盐层出现不规则孔隙,为后续性能衰退埋下隐患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碱性水质会加速这一进程,氧化速率比中性条件快3倍以上,给高pH原水场景的系统运行带来严峻挑战。
二、性能参数预警
1.脱盐率断崖式下跌,产水水质失控
脱盐率骤降是东丽膜氧化最典型的显性特征。某石化企业因预处理次氯酸钠投加超标,余氯浓度达1.2mg/L,导致东丽膜脱盐率3个月内从99.5%跌至85%,产水电导率飙升50%。这是因为扩张的膜孔径无法截留盐分,甚至引发脱盐层局部剥离,使产水彻底丧失使用价值。
2.产水量异常波动,系统效率骤降
氧化初期可能出现产水量短暂上升,但随后因膜层结构破损,产水量会快速衰减20%-40%。某电子厂因活性炭过滤器超期服役,余氯突破0.6mg/L,10天内东丽膜系统产水量就跌破设计值,无法满足生产用水需求。这种波动极具迷惑性,易被误判为常规污染。
3.运行压差失衡,膜元件加速报废
氧化破坏膜的机械强度,导致膜片变形、褶皱,使系统段间压差异常升高。需要注意的是氧化与污染会形成恶性循环:氧化的膜表面更易吸附污染物,而污染物沉积又会加剧局部氧化,较正常寿命缩短30%-50%。
三、系统连锁反应
氧化损伤的影响远超膜元件本身。某制药企业因清洗管路交叉污染,次氯酸钠残留导致整组东丽膜失效。同时,不合格产水会加重后端混床负担,使其再生周期缩短50%,酸、碱消耗增加3倍以上。更严重的是,氧化产生的降解产物可能污染产水,引发食品、电子等行业的质量事故。
值得注意的是,氧化损伤具有不可逆性。这意味着一旦出现氧化特征,更换膜元件是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。
东丽反渗透膜氧化会致膜结构崩解、性能突变,还引发系统连锁反应,造成巨大损失,且损伤不可逆。其诱因主要为余氯、其他氧化性杀菌剂残留及活性氧。日常需做好预处理,严控氧化剂,避免氧化发生,一旦出现氧化特征,及时更换膜元件,保障系统稳定与产水质量。如果您想了解更多Toray东丽反渗透膜相关的资讯,欢迎随时在本网站留言或来电咨询相关资讯!感谢您认真阅读!
本文由水天蓝环保(http://www.stllvmo.com/)原创首发,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或注明文章出处!
可能您还想了解: